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未来路在何方?

听说现在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和疫苗领域正处在*好的时期。国药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张云涛说的。但是他和其他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还面临很多难题要克服。13号,中国科协在北京举办的2023企业创新大会上,许多业内专家就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指引提出了建议,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帮助。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兵河以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为例,说中国抗肿瘤药物研发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源头创新较少;研发的靶点同质化严重;临床研究能力还需要提高。他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明显较少,甚至比韩国还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才数量差距也非常明显,特别是与药物相关的创新药的研发方面。他强调,要真正开发出**的药物,需要重视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此,他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扶持企业成长,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培养临床科学家;三是加强专利、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保护;四是根据未满足的需求,走差异化创新的道路;五是提高监管效率,合理设置中国区样本量,加快全球化进程。特别是谈及差异化创新,强调他,临床研发差异化包括病种,比如,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在中国都是发病率很高的肿瘤,要做这方面的小分子靶向药,中国肯定比国外做得快。有些肿瘤在中国的年轻患者更多,有些肿瘤男女发病有差异。他强调,既要有药物研发差异,同时临床研究也要走差异化的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则在会上强调,*近二十年光是生物医学知识方面的进展量相当于人类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但知识只有团结起来才可能是力量,碎片化的知识不仅不是力量,还可能阻碍发展,把正确引向错误。 生物医药创新需要把碎片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既需要行业的自然整合,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樊代明强调:“我们现在写那么多论文,读那么多报告,它根本不是知识,它只是数据,数据只有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信息,信息只有整合起来才能成为知识。” “从产业环境来讲,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疫苗的产业环境现在处在历史的*好时期。”张云涛认为,政策层面把生物医药作为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 面对当下外部形势、内部需求的特定环境,他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创新发展真正解决原始创新的问题;加强防控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化加强监管;走向国际化。

说起国际化,他特别重要强调,"你必须把多余的产能卖到国外,然后你的产品还要和国际上的大公司的产品竞争,使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能力提升。"

张云涛说,医药这个行业的认证要求很高,尤其是疫苗,只有通过认证,你的团队和人才才能整体提升,只有和国际上的大公司进行对标、超越,才有机会。所以国际化也是疫苗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当天,还展示了之前征集到的生物医药产业问题和优秀解决方案,8家生物医药企业还签署了4项合作协议,一起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成果的转化实现。

北京金科君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海峡研究院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单位的企业家,围绕"生物医药企业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这个活动是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记者 张尼)

上一篇:温暖笔下,共筑和谐
下一篇: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