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笔下,共筑和谐

看新疆四季,就要沿着河湖走,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霄记者报道:

*近下午6点,我们来到了茹则瓦妮罕·库尔班的画展室。她带着浓重的口音,用汉语普通话向我们这十多名记者介绍她的画作。

茹则瓦妮罕是伊吾县下马崖乡的维吾尔族村民,受到了很多的赞誉。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多年来用画笔记录她的所见所感。她创作了一千多幅色彩鲜艳的画作,这些画作成为了下马崖乡历史性转变的见证。

哈密市的一个秋天,有几名警察正在帮助村民收获哈密瓜,把装好的瓜搬上了旁边的卡车,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清泉节期间,几个警察用铁铲挖泉眼,清理泥浆,修通水渠。这个展室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里挂满了精心挑选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新作品只能摆在地上。据说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些元素在画中一再出现,比如寓意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石榴,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还有穿制服的警察在不同场合。

事实上,茹则瓦妮罕与当地的警察有着深厚的联系。1987年,得知她患上白血病后,下马崖边防派出所的警察们为她捐款捐物,让她重拾起生活的希望。病好后,她重新拿起了画笔。

三年前,她在家感到血压升高,头痛难忍,却发现家里没有降压药了。她**时间给派出所打电话。几分钟后,警察就上门给她送来了降压药,并且还给她送来了肉和菜。

茹则瓦妮罕的故事其实在下马崖乡不是独一无二的。巴哈德尔和吴奶奶之间的“祖孙情”更是这个地方的一个无与伦比的佳话。巴哈德尔曾经是下马崖派出所的所长。他在2003年刚入职时,发现吴奶奶独自带着4岁的孙女生活,还要搬煤。于是他就决定帮助这个老人,从那时起,他就当了这个汉族家族的一员,经常帮吴奶奶干活,跟她聊天,还带她看病。这个老人每个月只有200块钱的生活费,她的孙女每个学期还有400块钱的学费,这些多年来都是巴哈德尔个人负责支付的。老人遇到别人都会夸巴哈德尔:“他真是对我太好了,他是我的维吾尔族孙子,亲孙子!”吴奶奶临终时,巴哈德尔已经调到外地工作了,但他赶回来送别,给老人抬棺送葬。 派出所还有很多为民服务的事例,例如80年代开凿全乡**口“爱民井”,奋战了4个月修建“连心坝”,历经了10年修通“团结路”,每年清泉节,警民一同劳作同欢,倡节水;警民携手种植防沙的“边防林”等等。 在茹则瓦妮罕的画面中,有两对特别的新人引人注目。新郎都是下马崖边防警察,新娘穿着维吾尔族的婚纱,婚礼热闹而隆重。“他们在这里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他们没有时间休假,又远离父母,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办个婚礼,让他们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茹则瓦妮罕介绍说。 这些只是下马崖乡警民鱼水情的一个缩影,这种情感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听说下马崖乡党委委员徐奔来这边工作之前,就知道这里路上丢东西的一般都能找回来。结果后来徐奔亲眼所见所闻,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个传闻:大家在路上捡到钱或物,都会找块石头压着,还拍照发到微信群里,让失主认领。

这些年,这里的工作机制是靠大家亲密合作,共同守卫边境,维护治安,那些警民之间的点滴温情和延伸,也给这个边陲派出所带来了盛誉:连续7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还被党中央嘉奖,称之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现在,乡里的一些孩子正在和茹则瓦妮罕学画画,“我希望他们不仅能记录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对比,还能学会感恩。”茹则瓦妮罕如此期望,就像她的大部分画作所表达的那样。

上一篇:美国:零元购与快闪抢劫之怪现象
下一篇: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未来路在何方?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

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